诸葛亮那么厉害,为何六出祁山全失败?

时间: 浏览:加载中...

  要说三国时期最会运筹帷幄,统兵打仗的人物有哪些,诸葛亮肯定算上一个。在当时,他不仅智谋天下无双,内政抚民也十分在行。更何况其一直奉行忠君为国之道,为人处世皆是君子作风。更有不少史学家直接评价其“乃神人也”。总而言之,诸葛亮无论是在当时的三国,还是后世的历朝历代中,都是位相当厉害的角色。但就是这样一个各方面能力都超强的大人物,为何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,甚至还死在了军中呢?

blob.png

  诸葛亮六出祁山

  《三国志》的作者陈寿曾用“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”来评价诸葛亮在军事上的不足。但这也仅是道出了其中一个很浅显的问题。若要深究诸葛亮六次北伐都失败的根本原因,还要从当时的魏国和蜀汉的局势对比,以及诸葛亮六次出征的具体事件说起。

  众所周知,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,克定中原,可谓做了充足的准备。首先,他在外交上稳住了与东吴的联盟关系,并准确抓住了曹魏新帝登基,政局不稳的绝好时机。其次,他通过数年与民的休养生息,积攒了足够的军粮和兵丁,并全面扫除了西南少数民族的隐患。第三,他抓住了叛将孟达的反复心理和其在曹魏的关键地位,成功转移了司马懿等人的注意力。在做好这三项万全的准备之后,他才正式发动了第一次北伐,兵出祁山。

blob.png

  新三国诸葛亮剧照

  在首次北伐中,由于诸葛亮准备充分,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,再加上孟达叛变,使司马懿不能左右兼顾。故而蜀汉一出汉中便势如破竹,迅速攻陷了安定、南安、天水三郡,将西凉半数之地全拿到了手中。后来司马懿平定孟达,赶到长安,诸葛亮又巧妙利用他与曹真的不合,使其不能尽全力,再加上他成功收服了名将姜维,便成功使曹魏陷入了不敢动也不能动的局面。但无奈的是,在后续的对战中,马谡因为自负,丢了街亭,终致北伐失败,诸葛亮虽挥泪斩了马谡,也不得不退兵回到了汉中。

blob.png

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

  再在后来的几次北伐当中,诸葛亮又都因为敌将的拒收不出,粮草不济等原因,陆续无功而返。直到最后一次出祁山,诸葛亮本与孙权约定与东西两方共同出兵,无奈孙权不善打仗,没过多久便大败而回。诸葛亮虽在上方谷成功困住了司马懿,差点就结束了司马氏的性命,无奈天不遂人愿,一场大雨救了司马懿。诸葛亮心知再也无法引出司马懿,便又草草撤了兵。只是这次撤兵,他并未回返成都,而是继续在渭水西岸屯田,做起了长久战的准备。

  司马懿知道自己用兵敌不过诸葛亮,更险些在上方谷丧命,所以无论蜀军怎么挑衅,他就是坚守不出。后来,他又从蜀军使者口中了解到了诸葛亮的作息、饮食状况,推测诸葛亮命不长久,就更加坚定坚守的战略。最终,诸葛亮因为事必躬亲,积劳成疾,病死在了五丈原军中,彻底结束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。

blob.png

  命终五丈原

  后来魏军中曾有人问司马懿如何看待诸葛亮。司马懿却也十分客观,并显露出了他对诸葛亮的钦佩和敬仰之情,直接称其为“天下奇才也”。但当有人问他诸葛亮既有如此大才,为何却又六出祁山而不胜,是不是能力不及他司马懿的时候,司马懿却并没有因此而高兴,更连连表示自己在能力上却是比不上诸葛亮。不过他还是一语道破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全失败的根本原因。

  司马懿评价道:亮虑多而决少,志大而不见机,多谋而少决,好兵而无权,虽提卒十万,已堕吾画中,破之必矣。其用寥寥数语,便道尽了诸葛亮一生的遗憾,也说透了诸葛亮的性格缺陷。正所谓,最强的敌人必然也是最好的知己。司马懿经过与诸葛亮多年的对抗,最终摸透了诸葛亮的为人处世秉性和蜀汉的内外部环境,明晰了自己与诸葛亮之间的长处和短处。所以,无论诸葛亮怎么变化战略,他却只以不变的坚守进行对抗,最终熬死了对方。

blob.png

  司马懿与诸葛亮

  说诸葛亮思虑太多,而决断不够,无论是从其每次出兵前的充足准备,还是从其否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都能看的出来,他是一个行事不用险,万事皆求全的性格。这种性格在变化莫测的战场上虽能保存实力,却绝难出奇制胜。说他好兵而无权,主要是说诸葛亮所处的蜀汉政局,其虽然掌握兵权,但在政治上却一直遭到益州派别的攻击和诋毁。每次他出兵,以李严为首的益州大臣就说其拥兵自重,容易谋反。而刘禅却又偏听偏信,便紧忙召他回返,他又始终奉行忠君之道,只得半途撤兵。不仅如此,他在与魏军对战之时,后方却总不给他供应粮草,虽然他后来为此贬黜了李严为庶民,但还是无济于事。

blob.png

  虎啸龙吟诸葛亮剧照

  所以,诸葛亮六出祁山全失败,并非他的能力不济,而是他太追求人格的完美,太忠君爱国的原因。这点他自己没看明白,却被一生的“死对头”司马懿给道破了玄机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点击查看 古文名著 更多内容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国时期的智慧与权谋:刘备如何看重法正,与诸葛亮的搭配之道

    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与智者的时代。其中,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,他的用人之道和对谋士的看重一直备受关注。特别是法正和诸葛亮这两位杰出的..

    三国时期的智慧与权谋:刘备如何看重法正,与诸葛亮的搭配之道
  • 诸葛亮自贬三级的深层原因

      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。他在三国时期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王朝,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。其中,诸葛亮自贬三级的事件颇..

    诸葛亮自贬三级的深层原因
  • 刘备未带诸葛亮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及影响

      在中国历史上,三国时期的刘备和诸葛亮是非常著名的人物。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,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,刘备没有带上诸葛亮,这一决定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..

    刘备未带诸葛亮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及影响
  • 诸葛亮北伐与东吴的微妙关系

      在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行动,其目的是恢复汉室的统一。然而,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变数,诸葛亮的北伐最终未能实现其宏伟的目标。如果..

    诸葛亮北伐与东吴的微妙关系
  • 诸葛亮在蜀汉的贡献与刘备的洞察

      诸葛亮,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和杰出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其对蜀汉的贡献一直是历史讨论的热点。然而,有观点认为刘备对诸葛亮的能力有所保留。本文将探讨诸葛亮对蜀..

    诸葛亮在蜀汉的贡献与刘备的洞察
  • 刘禅与诸葛亮:一纸出师表的君臣情

      在中国历史上,提到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,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一幅和谐的君臣图景。当刘禅看到诸葛亮呈上的《出师表》时,这份文献不仅仅是一份军事报告,更是诸葛亮对..

    刘禅与诸葛亮:一纸出师表的君臣情
  • 诸葛亮自贬三级的典故与意义

    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其卓越的才智而名垂青史,其中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他在世时以其深沉的智慧、高尚的人格以及..

    诸葛亮自贬三级的典故与意义
  • 郭嘉与诸葛亮:两位传奇谋士的比较

      在中国历史上,郭嘉和诸葛亮是两位备受赞誉的谋士。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,为各自的君主出谋划策,成就了一段段传奇故事。人们常常将两者进行比较,探讨他们的才能和..

    郭嘉与诸葛亮:两位传奇谋士的比较
  • 诸葛亮的遗言:为何推荐蒋琬做接班人

      诸葛亮,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,他的智慧和才能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。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向刘禅推荐了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。这一决定的背后,隐藏..

    诸葛亮的遗言:为何推荐蒋琬做接班人
  • 继诸葛亮之后,蜀国的命运之路

      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逝世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结束。作为军事家、政治家,乃至文化象征的诸葛亮,他的去世对于蜀汉来说,既是一次巨大的打击,也标志着蜀汉由盛转..

    继诸葛亮之后,蜀国的命运之路